网上配资
2024年12月2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,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。
近70年来,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播种科学的种子,点燃科学的梦想,以科普之光,照亮求真之路。值此全国科普月,《知识就是力量》精彩不停歇!好玩的活动、硬核的科普,邀您共赴首个全国科普月!
蚊虫叮咬会痒,蚂蚁爬过会痒,皮肤异样时会痒,伤口愈合时也会痒……痒,是我们每天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的并不十分愉快的感觉。
它是一种因皮肤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,主要传递过程是神经纤维-脊髓-丘脑通路-大脑。那么,痒到底是由什么引起,又是由什么来帮助它传递到大脑的呢?
01
愈合的信号
创口愈合期,我们常会突然感受一阵痒。这是由于在炎症反应中,人体会释放出血清素(又名5-羟色胺,神经系统中一类重要的物质,可用来调节生物体内多种精神行为和生理行为)。
研究发现,人体创口周围的血清素浓度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,科研人员推测,该物质的富集能够帮助创口愈合。但血清素想要作用于皮肤,就需要皮肤表面的5-羟色胺2型受体帮忙。
5-羟色胺2型受体被血清素激活后,与下游的G蛋白(一类信号转导蛋白)结合,催动着两种酶相互交换,细胞内的“信使”,如肌醇三磷酸和甘油二酯,浓度随之升高,活跃地将痒的信号通过神经网络传递到大脑。这样,我们就能感受到伤口正在愈合的信号之一——小虫子爬过般的痒。
(图源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)
02
痒的“发令枪”
人们能感知羊绒毛衣软糯的触感,能体会春夏秋冬的冷热变化,被玫瑰花刺扎到之后会下意识躲避,被蚊虫叮咬后会情不自禁抓挠……
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反应,是由于我们的皮肤上有很多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(即蛋白质,机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,是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部分)。
这些蛋白作为媒介,每个都有自己的职责,负责传递不同类别的信号,让大脑感知到这一切。
它们的一些成员,同属于一个组成人体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大家族——G蛋白偶联受体。该家族与离子通道(一类能通透特定离子的、贯穿细胞膜的蛋白质孔道)一样,在皮肤生理或病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。
G 蛋白偶联受体的 3D 渲染图像(PDB 号:6WHA)
责任编辑|赵青云 岳袅(实习)
运营编辑|赵青云
质量审核 | 王维嘉 李雅欣
图文来源 | 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《痒的人体“通信员”》,撰文/彭瑶 ,原文有删改,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知识就是力量
现订购2025年
定价360元
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!
美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